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>学科教育>>语文>>阅览文章
让旅程不再“孤独”——《孤独之旅》教研记

作者: 张伟 | 发布时间: 2014/11/13 9:27:00 | 1192次浏览

让旅程不再“孤独”——《孤独之旅》教研记

1112日上午第四节课胡红燕老师执教《孤独之旅》。校长室和语文组相关成员参与听课活动。

胡红燕老师把握住文本的特点,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,概括文章内容,选点品析小说的精彩部分,引导学生进入文本,课堂上师生交流活跃。

课后语文组全体人员进行了认真地研讨。形成以下会议纪要:

.小说教学我们可以借力的最常规的视角就是三要素——人物、情节和环境。这三者是对小说内容最精炼的概括。抓住了它们也就对小说的内容把握于胸了。特别对于一些内容比较繁多的小说这是很好的解读方法。这是我们解读小说的一个角度。《孤独之旅》中我们可以从内容概括来进入文本。 我们设计这样的问题: 写文章推介语,用一句话引起读者对本文的兴趣。可以参照课文前面的推介语。

.由于小说是虚构的产物,它是人类思维混合情感搭建起来的艺术品,小说的手法是构建这艺术品的媒介。所以品析小说手法是研读小说不可或缺的环节。本文的手法重要的有穿插、象征、摇摆、衬托等。据此我们可以设置这样一些问题:1.芦苇在杜小康的眼里有什么颜色?2、找出直接描写杜小康心理的句子,设计一个曲线,说说你的理由。3、鸭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?4.续写:杜小康的脚板的血一滴一滴的流下来,他想······

三.课堂交流时面度表情柔和一些,提问之后教师安静一些,课堂巡视时从容一些。

【打印此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

地址: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街道孙家村   苏ICP备12076886号  怀旧版    技术支持: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
苏公网安备32011402010434号